周冬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宝宝使劲发嗯的声音可能与生理性需求、胃肠不适、呼吸道异常、神经系统发育或情绪表达等因素有关。主要有肠胀气、饥饿感、鼻塞、脑缺氧早期表现、寻求安抚等原因。
婴儿胃肠功能未完善时,吞咽空气或乳糖消化不全可能导致肠胀气。表现为腹部鼓胀、蹬腿扭动并伴随嗯嗯声,可能与喂养姿势不当或过度哭闹吸入空气有关。家长可采取飞机抱姿势帮助排气,或遵医嘱使用西甲硅油乳剂缓解症状。哺乳期母亲需减少豆类等产气食物摄入。
进食需求未被满足时,婴儿常通过发声配合吸吮动作表达饥饿。这种嗯声通常短促有节奏,伴随转头觅食、啃咬手指等行为。家长需按需喂养,新生儿胃容量小,建议间隔2-3小时哺乳一次。过度延迟喂食可能导致低血糖,影响脑部发育。
感冒或鼻腔分泌物堵塞时,婴儿因用口呼吸困难而发出闷哼声。可能伴有呼吸频率加快、睡眠不安等症状。家长可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软化分泌物,再用吸鼻器清理。若持续鼻塞超过3天或出现发热,需排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疾病。
围产期窒息史患儿可能出现异常发声,属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轻微症状。这类嗯声通常突兀且无规律,可能伴随肌张力异常或惊跳反射增强。需通过头颅超声或脑电图检查确认,早期可进行营养神经治疗如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
婴儿在疲倦或缺乏安全感时,会通过重复发声吸引关注。这种声音较轻柔且有停顿,常伴随揉眼、抓耳等疲倦信号。家长可尝试襁褓包裹、白噪音或轻拍背部等方式安抚。持续忽视可能影响亲子依恋关系建立。
建议家长记录宝宝发声的频次、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避免过度包裹导致体温升高。哺乳后保持竖抱拍嗝15分钟,睡眠时采用侧卧位防止误吸。若嗯声伴随面色发绀、进食量骤减或肢体抽搐,需立即就医排查喉软骨软化、癫痫等疾病。日常可进行被动操促进胃肠蠕动,选择防胀气奶瓶减少空气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