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腊梅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艾滋病初期无法彻底治愈,但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早期启动抗病毒治疗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
艾滋病初期通常指急性感染期和临床潜伏期。在急性感染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等类似流感症状,此时病毒在体内快速复制但尚未造成严重免疫损伤。及时进行HIV核酸检测确诊并开始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能够将病毒载量控制在检测限以下,保护免疫功能。临床潜伏期患者虽无明显症状,但病毒持续破坏CD4+T淋巴细胞,早期治疗可显著降低传染性并维持免疫功能。
目前临床使用的抗病毒药物需终身服用,包括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如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如奈韦拉平片、蛋白酶抑制剂如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等。这些药物通过不同机制抑制病毒复制,三药联用方案可使患者预期寿命接近正常人。但病毒库细胞的存在使HIV无法被完全清除,停药后病毒会重新活跃复制。
尾段:艾滋病患者应严格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定期监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生食或未消毒食品。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增强体质,但需防止过度疲劳。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措施,避免将病毒传染给他人。出现发热、腹泻等机会性感染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心理疏导和家庭支持对长期治疗至关重要,建议加入患者互助组织获取社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