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帅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运动医学科
身体肌肉疼痛可能由运动损伤、肌肉劳损、感染性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理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
剧烈运动或姿势不当可能导致肌纤维微撕裂,表现为局部压痛伴活动受限。急性期可采用冰敷减少肿胀,48小时后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洛索洛芬钠片等非甾体抗炎药,配合云南白药气雾剂局部喷涂。
长期保持固定姿势或重复动作易引发慢性肌筋膜疼痛,常见于颈肩腰背部。建议每小时活动5分钟,使用筋膜枪放松紧张肌肉。顽固性疼痛需结合超短波治疗,配合盐酸乙哌立松片缓解肌肉痉挛,联合追风透骨丸改善血液循环。
流感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可导致全身肌痛伴发热,可能与炎症因子释放有关。需进行血常规检查明确感染类型,细菌感染时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病毒感染可选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配合布洛芬混悬液退热镇痛。
类风湿关节炎或皮肌炎等疾病会引起对称性肌痛伴晨僵,需检测类风湿因子和肌酶谱。治疗需使用甲氨蝶呤片控制病情,疼痛发作时联合塞来昔布胶囊,配合雷公藤多苷片调节免疫。急性期建议佩戴护具减少关节负荷。
低钾血症或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导致弥漫性肌无力伴酸痛,需检查电解质和甲状腺功能。纠正低钾需口服氯化钾缓释片,甲减患者需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日常需保证瘦肉、香蕉等含钾食物摄入,避免过度节食。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运动前后做好热身拉伸。均衡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D,避免长时间空调直吹肌肉。如疼痛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红肿发热、肌力下降等症状,需及时就诊排查肌炎、横纹肌溶解等严重情况。慢性疼痛患者可定期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增强肌肉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