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威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儿童发热呕吐可能由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轮状病毒感染、脑膜炎等原因引起。发热呕吐通常表现为体温升高、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胃肠型感冒主要由柯萨奇病毒等引起,病毒侵袭胃肠黏膜导致发热伴呕吐。患儿可能出现腹痛腹泻,体温多在38-39℃之间。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抗病毒,配合蒙脱石散保护胃肠黏膜。家长需注意给孩子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保持清淡饮食。
进食不洁食物后沙门氏菌等病原体感染易引发急性胃肠炎。典型症状为突发高热、频繁呕吐及水样便,严重时可出现脱水。临床常用头孢克肟颗粒控制感染,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菌群。家长应暂停固体食物喂养,少量多次喂食米汤等流质。
志贺菌感染导致的细菌性痢疾会出现39℃以上高热、黏液脓血便伴喷射状呕吐。需通过粪便培养确诊,治疗首选阿奇霉素干混悬剂,配合黄连素片消炎止泻。家长护理时需严格消毒患儿衣物及排泄物,避免家庭内交叉感染。
轮状病毒肠炎好发于秋冬季,特征为先呕吐后腹泻,发热通常不超过38.5℃。临床常用干扰素α2b喷雾剂抗病毒,口服消旋卡多曲颗粒减少肠液分泌。家长需特别注意臀部护理,每次排便后清洗并涂抹氧化锌软膏预防尿布疹。
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除高热呕吐外,多伴有精神萎靡、颈部强直等神经系统症状。腰穿检查可明确诊断,需住院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家长发现孩子出现嗜睡或抽搐时须立即送急诊。
儿童发热呕吐期间家长应记录体温变化及呕吐频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饮食选择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油腻甜食。注意观察孩子精神状态,如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呕吐物带血或意识模糊等情况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益生菌制剂帮助重建肠道菌群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