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脑梗塞可通过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神经保护治疗、康复训练、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脑梗塞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血液高凝状态、血管炎等原因引起。
溶栓治疗适用于发病4.5小时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通过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如阿替普酶注射液,溶解血栓恢复血流。治疗前需排除脑出血风险,治疗后可能出现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不良反应,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
对不符合溶栓条件的患者,可选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片进行双抗治疗,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扩大。长期单用阿司匹林时需注意胃肠道反应,必要时加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保护胃黏膜。
依达拉奉注射液能清除自由基保护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丁苯酞软胶囊可改善脑微循环。这两种药物需在发病72小时内开始使用,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异常和皮疹。
病情稳定48小时后开始床边康复,包括良肢位摆放、关节被动活动、吞咽功能训练。恢复期进行步态训练、平衡训练、作业治疗等,使用减重步行训练系统帮助重建运动功能。
对大血管闭塞患者可行机械取栓术,采用支架取栓装置如Solitaire支架。大面积脑梗塞伴脑疝风险时需去骨瓣减压术,术后需预防颅内感染和脑脊液漏。
脑梗塞患者出院后需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稳定斑块,控制血压血糖在达标范围。饮食采用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训练如健步走。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和头颅磁共振,监测认知功能变化。家属需学习识别再次梗塞的预警症状如突发偏瘫、言语含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