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伟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儿童发烧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通常建议服用退烧药,若体温低于38.5摄氏度但伴随明显不适也可考虑用药。退烧药使用需结合儿童精神状态、基础疾病等因素综合判断,并严格遵医嘱。
儿童发热是机体对抗感染的防御反应,适度发热有助于增强免疫功能。体温38.5摄氏度以下时优先采用物理降温,如减少衣物、调节室温至24-26摄氏度、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无效或体温持续上升至38.5摄氏度以上时,可考虑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布洛芬混悬液等退热药物。用药后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两次用药间隔不少于4-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退烧药仅缓解症状,不能消除病因,持续发热超过3天或出现嗜睡、抽搐、皮疹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特殊情况下需提前用药干预,包括有热性惊厥病史的儿童体温超过38摄氏度时,或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代谢性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儿。早产儿、3个月以下婴儿发热禁用退烧药,必须立即就医。退烧药选择需注意年龄限制,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个月以上儿童,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用药前需核对剂量体重对照表,避免与复方感冒药同时使用以防过量。
发热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鼓励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或口服补液盐。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避免高糖高脂食物。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皮肤黏膜湿度及尿量变化,记录体温曲线供医生参考。退烧后仍须关注潜在感染灶,如出现咳嗽加重、耳痛、排尿异常等表现需及时就诊排查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