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勇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运动性哮喘可通过规律用药、运动前热身、环境控制、呼吸训练、免疫调节等方式治疗。运动性哮喘通常由气道高反应性、冷空气刺激、运动强度过大、过敏原暴露、呼吸道感染等原因引起。
运动性哮喘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沙丁胺醇吸入粉雾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等药物控制症状。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能减轻气道炎症,沙丁胺醇吸入粉雾剂可快速缓解支气管痉挛,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则通过抑制白三烯受体改善气道敏感性。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长期规律使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进行15-20分钟低强度热身运动能显著降低运动性哮喘发作概率。建议选择快走、慢跑等有氧运动逐步提升心率,使气道平滑肌逐渐适应温度变化。热身结束后可进行5分钟间歇性高强度训练模拟正式运动状态,帮助气道建立耐受性。
避免在寒冷干燥、空气污染或花粉浓度高的环境中运动。冬季户外运动时可佩戴保暖面罩预热吸入空气,室内游泳是较理想的运动选择。运动场所应避开新装修环境、宠物毛发聚集区等潜在过敏原暴露源。
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训练能增强膈肌力量,改善肺通气效率。每天进行3组、每组10分钟的呼吸操练习,通过延长呼气时间降低气道内压。瑜伽中的调息法或吹气球练习也有助于提高气道对运动刺激的适应能力。
对于过敏体质患者,可考虑皮下注射奥马珠单抗注射液等生物制剂调节免疫应答。补充维生素D和Omega-3脂肪酸有助于减轻气道炎症反应。中医调理可采用玉屏风散加减改善卫表不固体质,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运动性哮喘患者应选择游泳、自行车等间歇性运动项目,避免足球、长跑等持续高强度运动。运动时随身携带速效支气管扩张剂,出现胸闷气促立即停止运动并使用药物。日常保持居室湿度在40%-60%,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减少尘螨滋生。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西蓝花、猕猴桃等食物,限制可能诱发过敏的海鲜、坚果摄入。建议每3-6个月复查肺功能,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