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腺性膀胱炎怎么治疗

4.66万次浏览

黄钟明 副主任医师

黄钟明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泌尿外科

女性腺性膀胱炎可通过药物治疗、膀胱灌注、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腺性膀胱炎可能与慢性感染、尿路梗阻、激素水平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尿频、尿急、下腹隐痛等症状。

1、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胶囊控制感染,配合M受体阻滞剂如酒石酸托特罗定片缓解尿频症状。合并间质性膀胱炎时可使用戊聚糖多硫酸钠胶囊修复膀胱黏膜。药物治疗需持续1-3个月,期间定期复查尿常规。

2、膀胱灌注

采用透明质酸钠溶液或肝素钠溶液进行膀胱灌注,每周1-2次,连续4-8周。灌注治疗可直接作用于膀胱黏膜,减轻炎症反应并促进组织修复。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短暂尿痛,通常2-3小时后自行缓解。

3、物理治疗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改善膀胱功能,每周2-3次,10次为1疗程。体外短波治疗通过热效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每次20分钟,10-15次可见效。物理治疗适用于伴随盆底肌功能障碍的患者。

4、生活方式调整

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避免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品。定时排尿每2-3小时1次,配合凯格尔运动强化盆底肌。穿着棉质内裤并保持会阴清洁,性生活后及时排尿。

5、手术治疗

经尿道膀胱黏膜电切术适用于局限性病灶,术后留置导尿管3-5天。病变广泛者需行膀胱扩大术,采用肠道组织重建膀胱容量。术后需定期膀胱镜复查,警惕复发或恶变可能。

腺性膀胱炎患者应建立排尿日记记录症状变化,每日温水坐浴1-2次缓解不适。饮食选择冬瓜、薏仁等利尿食材,限制辛辣食物摄入。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度进行瑜伽、散步等低强度运动。症状加重或出现血尿时应及时复诊,长期随访建议每3-6个月进行1次膀胱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