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杉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中医科
气虚体质可通过饮食调理、运动调节、中药调理、起居调养、情志调节等方式改善。气虚体质多由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过度劳累、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气短乏力、自汗、易感冒等症状。
气虚体质者可适量食用具有补气作用的食物,如山药、大枣、莲子、粳米等。山药可补脾肺肾之气,大枣能补中益气,莲子有助于健脾养心,粳米可补益脾胃之气。日常饮食应避免生冷寒凉、油腻辛辣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建议将补气食材与粳米一同煮粥,如山药粥、大枣粥等,有助于缓慢调补。
气虚体质适合进行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的有氧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散步等。八段锦中的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可健脾益气,太极拳的缓慢动作有助于养气。运动时应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出汗,以微微汗出为宜,每周坚持3-5次,每次20-30分钟。运动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气虚体质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补中益气丸、四君子汤、玉屏风散等方剂。补中益气丸适用于脾胃气虚引起的气短乏力,四君子汤可健脾益气,玉屏风散有助于固表止汗。使用中药需辨证施治,避免自行用药。服药期间应忌食萝卜、浓茶等可能影响药效的食物。
气虚体质者应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建议每晚10点前入睡。居室环境宜温暖避风,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特别注意背部、腹部和足部的保暖。午间可适当小憩,但不宜超过30分钟。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减少精气耗损。
气虚体质者易出现情绪低落、思虑过度等情况,可通过听舒缓音乐、练习书法、冥想等方式调节情志。避免过度忧思、愤怒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态平和。培养兴趣爱好有助于转移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与亲友多沟通交流,获得情感支持。
气虚体质调理需长期坚持,日常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宜定时定量,细嚼慢咽,饭后适当休息。适当晒太阳有助于补充阳气,可选择上午9-10点或下午3-4点进行。调理期间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调整调理方案。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和愉悦的心情对改善气虚体质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