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双侧腔隙性脑梗塞是指大脑深部小动脉闭塞导致的微小梗死灶,通常由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引起。双侧腔隙性脑梗塞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基础疾病、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等措施,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胞磷胆碱钠胶囊等药物,同时需配合康复训练。
高血压是双侧腔隙性脑梗塞最常见的病因,长期血压控制不佳会导致小动脉硬化,进而引发微小梗死。患者可能出现轻微肢体无力、感觉异常等症状,但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糖尿病也是重要危险因素,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硬化进程。吸烟、高脂血症等因素同样会增加发病风险。腔隙性脑梗塞通常表现为多发小病灶,影像学检查可见直径小于15毫米的梗死灶。
治疗方面需要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将血压维持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空腹血糖控制在7.0毫摩尔每升以下。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可以预防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有助于稳定斑块。神经营养药物如胞磷胆碱钠胶囊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于出现运动障碍的患者,早期康复训练非常重要,包括肢体功能锻炼、平衡训练等。饮食上应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6克,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摄入。
日常生活中需要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注意观察是否有新发症状,如言语不清、肢体麻木加重等,及时就医复查。长期服用抗血小板和他汀类药物期间,需定期检查肝功能和凝血功能。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抑郁情绪,必要时可寻求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