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凡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身上有血痣可通过观察变化、避免刺激、激光治疗、冷冻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处理。血痣可能与毛细血管扩张、局部外伤、遗传因素、肝脏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
血痣体积较小且无增大趋势时,可暂时观察不处理。日常需记录血痣的直径、颜色及是否隆起,避免反复摩擦或抓挠。若伴随局部瘙痒、渗血或短期内快速增大,应及时就医排查血管瘤等病变。
减少对血痣部位的物理摩擦或化学刺激,如避免紧身衣物压迫、不使用含酒精的护肤品。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清洁动作需轻柔。反复刺激可能导致血痣破裂出血或继发感染。
脉冲染料激光可选择性破坏血红蛋白,适用于直径小于5毫米的浅表血痣。治疗前需完善凝血功能检查,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紫癜,需避光护理2-4周。对多发樱桃状血管瘤效果显著。
液氮冷冻通过低温使血管内皮细胞坏死,适用于突出皮面的血痣。治疗时会有短暂刺痛感,术后可能形成水疱,需保持创面干燥。需重复治疗2-3次,间隔时间不少于4周。
对直径超过1厘米、生长迅速或病理检查异常的血痣,可采用手术完整切除。术前需评估出血风险,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排除血管肉瘤等恶性病变。瘢痕体质者需谨慎选择。
日常应注意避免暴晒及高温环境,规律作息以维持肝脏代谢功能。饮食可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含维生素K的绿叶蔬菜,有助于维持血管弹性。若血痣突然增多或伴随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症状,建议及时排查肝功能及凝血指标。血痣护理期间禁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抗凝药物,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云南白药胶囊辅助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