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儿童经常出汗可能由生理性因素、环境因素、维生素D缺乏、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补充营养、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汗腺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活动后或睡眠时容易出汗。家长需注意保持环境温度适宜,选择透气衣物,避免过度包裹。日常可适当补充水分,出汗后及时擦干皮肤防止受凉。
高温环境、衣物过厚或剧烈运动会导致排汗增多。建议家长将室温控制在24-26摄氏度,选择纯棉吸汗的衣物,运动后及时更换湿衣。夜间睡眠时可使用透气性好的竹纤维床品,避免使用电热毯等加热设备。
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多汗伴枕秃、夜惊等症状。家长可遵医嘱使用维生素D滴剂如星鲨维生素D滴剂、悦而维生素D滴剂进行补充,同时每日保证1-2小时户外活动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
甲亢患儿除多汗外常伴食欲亢进、体重下降、心率增快等症状。可能与格雷夫斯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治疗可选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抗甲状腺药物,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糖尿病患儿或长时间未进食可能出现冷汗、面色苍白等低血糖反应。家长应规律监测血糖,随身携带糖果或葡萄糖口服液以备急需。反复发作需排查胰岛素瘤等疾病,必要时使用胰高血糖素注射液。
家长应记录儿童出汗的时间、部位及伴随症状,避免自行使用止汗药物。保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富含锌的海产品、坚果等食物。若伴随发热、体重下降等症状或出汗严重影响生活,需及时就诊儿科或内分泌科完善检查。日常可通过小儿推拿按摩足三里、涌泉等穴位帮助调节自主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