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下腺炎是怎么引起的

5.41万次浏览

徐建威 副主任医师

徐建威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颌下腺炎可能由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免疫因素、邻近组织炎症蔓延、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导管疏通、手术干预等方式治疗。

1、导管堵塞

颌下腺导管因结石或黏液栓阻塞导致分泌物滞留,引发化学性炎症反应。典型表现为进食时腺体肿胀疼痛,触诊可触及硬结。治疗需通过唾液腺造影明确堵塞位置,采用导管探针扩张或内镜下取石。急性期可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分散片控制感染,疼痛明显时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症状。

2、细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经导管逆行感染是常见病因,多继发于口腔卫生不良或脱水状态。临床可见腺体红肿热痛伴脓性分泌物,可能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需进行脓液培养指导用药,常用药物包括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左氧氟沙星片,配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保持口腔清洁。

3、免疫因素

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疾病可导致腺体淋巴细胞浸润和导管上皮破坏,表现为双侧腺体持续性肿大伴口干症状。需检测抗SSA/SSB抗体确诊,治疗主要采用醋酸泼尼松片调节免疫,配合人工唾液喷雾缓解干燥症状。

4、邻近炎症蔓延

扁桃体炎、牙源性感染等邻近病灶可通过淋巴或直接扩散累及颌下腺。患者多有原发感染灶病史,治疗需同步处理原发病,如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需联用注射用青霉素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合局部超短波物理治疗。

5、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尿毒症等代谢性疾病可能引起腺体分泌功能异常和继发感染。这类患者往往存在基础病控制不佳的情况,需监测血糖、肾功能等指标,在控制原发病基础上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肾毒性较小的抗生素。

日常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每日使用软毛牙刷清洁牙齿及舌背,餐后用温盐水漱口。保证每日饮水量达到2000毫升以上,可适量咀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避免进食过硬或酸性过强食物,急性发作期选择流质饮食。若出现持续腺体肿大、进食疼痛或发热症状,应及时到口腔颌面外科就诊,避免发展为颌下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