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威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急性哺乳期乳腺炎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红肿、发热、硬结及伴随全身症状如寒战、乏力等。该病多由乳汁淤积、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需及时干预以防进展为乳腺脓肿。
哺乳期乳腺炎早期常出现单侧乳房持续性胀痛,触摸时有明显压痛感。疼痛多因乳汁排出不畅导致乳腺导管阻塞,局部压力增高刺激神经末梢所致。哺乳后疼痛可能暂时缓解,但淤积未消除时会反复发作。建议哺乳前热敷并让婴儿充分吸吮患侧乳房,必要时使用吸奶器辅助排空。
病变区域皮肤发红、温度升高是典型炎症表现,可能伴随静脉扩张。红肿范围通常局限在乳腺的一个象限,边界不清。这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侵入乳腺组织后引发毛细血管扩张、炎性介质释放有关。需停止患侧哺乳,冷敷减轻水肿,并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
约半数患者出现38.5℃以上高热,伴随畏寒或寒战等全身症状。发热由细菌毒素及炎性因子入血引起,提示感染可能向全身扩散。哺乳期妇女体温超过38℃时应暂停母乳喂养,及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退热,并就医进行血常规检查评估感染程度。
乳腺组织局部出现质地坚硬的肿块,直径多在2-5厘米,按压时有明显痛感。硬结形成与炎性细胞浸润、组织水肿及纤维蛋白沉积有关。若硬结持续3天未消退,需超声检查排除脓肿,可配合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控制感染,辅以手法按摩促进消散。
病情进展至化脓阶段时,乳头可能排出黄绿色脓液,伴有臭味。此时已形成乳腺脓肿,需穿刺引流或手术切开排脓,同时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脓肿破溃后需每日消毒换药,禁止患侧哺乳直至痊愈。
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促进代谢。饮食宜清淡,适量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摄入,避免高脂肪食物加重乳腺堵塞。哺乳前后清洁乳头,按需哺乳或定时排空乳汁,穿戴宽松哺乳文胸减少压迫。若症状24小时内无改善或持续高热,须立即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