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明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泌尿外科
尿胆红素阳性是否严重需结合具体病因判断,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或肝胆疾病引起,通常伴随黄疸、尿液颜色加深等症状。
尿胆红素阳性多数情况下与短期生理性波动有关,如剧烈运动、空腹状态或月经期激素变化可能导致一过性升高,此时无须特殊治疗,调整作息后复查即可。部分药物如利福平胶囊、苯妥英钠片也可能干扰检测结果,停药后指标可恢复正常。若伴随轻微皮肤黄染或尿液呈啤酒色,可能与胆红素代谢异常有关,需进一步检查肝功能。
少数情况下尿胆红素阳性提示肝胆系统病变,如病毒性肝炎患者可能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伴右上腹痛,胆管结石患者可表现为陶土样便合并发热,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则多伴随顽固性瘙痒。急性溶血性疾病如蚕豆病会引起酱油色尿伴血红蛋白尿,需紧急处理。恶性肿瘤如胰头癌可能导致进行性黄疸伴体重下降。
建议发现尿胆红素阳性时完善肝功能、腹部超声等检查,避免自行服用茵栀黄颗粒等退黄药物。日常需保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限制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出现皮肤瘙痒时避免抓挠以防感染。肝胆疾病患者应严格戒酒,定期监测胆红素指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