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症该如何治疗

1.54万次浏览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青少年抑郁症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家庭干预、生活方式调整、社会支持等方式治疗。青少年抑郁症通常由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学业压力、社交困扰、脑化学物质失衡等原因引起。

1、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是青少年抑郁症心理治疗的核心方法,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建立积极应对策略。人际心理治疗则聚焦于改善人际关系和社交技能,适用于因同伴冲突或家庭矛盾引发的抑郁症状。心理治疗通常需要8-20次会谈,由专业心理师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方案。

2、药物治疗

氟西汀胶囊作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适用于12岁以上中重度抑郁症患者。舍曲林片对伴随焦虑症状的青少年抑郁效果较好,但需警惕初期可能加重的自杀风险。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可用于难治性病例,但18岁以下患者使用须严格评估风险收益比。所有抗抑郁药物均需在精神科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突然停药。

3、家庭干预

家庭治疗通过改善亲子沟通模式和家庭互动关系来缓解抑郁症状。家长需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学习非批判性倾听技巧,避免过度批评或过度保护。建立规律的家庭作息和共同活动时间,减少家庭冲突,为青少年创造稳定的情感支持环境。

4、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每天30-6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或游泳,能促进内啡肽分泌改善情绪。建立规律睡眠节律,保证每晚7-9小时睡眠,避免夜间使用电子设备。均衡饮食应包含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及抗氧化物质含量高的深色蔬菜。

5、社会支持

学校可通过心理辅导课程和同伴支持小组降低病耻感,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出勤变化和学业表现。鼓励参与志愿服务或兴趣社团,重建社会连接和自我价值感。对于遭受校园霸凌的患者,需要校方介入建立安全保护机制。

青少年抑郁症治疗需要多方协作的长期管理。家长应定期与医疗团队沟通,记录情绪变化和药物反应。建立包含精神科医生、心理师、学校辅导老师的支持网络,避免治疗中断。注意识别自伤自杀风险信号,家中需妥善保管危险物品。康复期可逐步增加社会参与度,但应避免过早承受过大压力。维持治疗通常需要持续6-12个月,减药过程须严格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