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孕期抑郁症可通过心理治疗、光照治疗、运动干预、营养调整、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孕期抑郁症可能与激素水平波动、心理压力、家族遗传史、社会支持不足、既往精神疾病史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食欲改变、自责感等症状。
认知行为疗法是孕期抑郁症的首选非药物干预方式,通过帮助孕妇识别和修正负面思维模式来缓解症状。人际心理治疗则侧重改善孕妇与伴侣、家人的沟通问题。治疗需由专业心理医生进行,建议每周进行1-2次,持续6-8周可见效果。家属应配合参与治疗过程,避免让孕妇单独面对情绪问题。
每日清晨接受30分钟10000勒克斯的光照可调节褪黑素分泌,改善昼夜节律紊乱引发的抑郁症状。治疗时需保持眼睛睁开但不直视光源,建议使用专业光照设备而非普通台灯。光照治疗对轻中度孕期抑郁症效果明显,且无药物副作用,但青光眼患者禁用。
每周进行3-5次低强度有氧运动如孕妇瑜伽、散步等,每次持续20-30分钟。运动能促进内啡肽分泌,缓解焦虑情绪,同时改善妊娠期常见的腰背疼痛。需避免跳跃、仰卧等危险动作,运动前后注意补充水分,出现宫缩或头晕应立即停止。
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鱼、亚麻籽,补充维生素D和B族维生素有助于神经递质合成。限制精制糖和咖啡因摄入,少量多餐可稳定血糖波动引起的情绪变化。严重孕吐孕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B6补充剂,必要时静脉营养支持。
重度孕期抑郁症需在精神科医生指导下使用舍曲林片、氟西汀胶囊等SSRI类抗抑郁药。用药需严格评估胎儿风险,避免使用帕罗西汀等致畸概率较高的药物。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胎儿发育情况,产后需注意药物通过母乳对婴儿的影响。
孕期抑郁症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午间可适当休息30分钟。家属需主动分担家务,陪伴参加孕妇课堂等社交活动。建议记录情绪日记帮助医生评估病情变化,避免独自承受心理压力。出现自伤念头或完全无法进食等严重症状时须立即就医。产后6周需复查评估抑郁症状转归情况,必要时延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