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怎么得的

4.44万次浏览

许瑞英 主任医师

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小儿疝气通常由腹壁发育薄弱、腹内压增高等因素引起,可能与先天性鞘状突未闭、长期哭闹、便秘、咳嗽、早产等因素有关。小儿疝气主要表现为腹股沟或阴囊部位出现可复性包块,哭闹时增大,安静时缩小或消失。

1、先天性鞘状突未闭

胎儿时期睾丸从腹腔下降至阴囊时会形成鞘状突结构,正常情况下出生后应闭合。若未完全闭合则形成潜在通道,腹腔内容物可能由此突出形成疝气。这类情况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诊,1岁以内有自愈可能,超过1岁未愈或发生嵌顿时需手术修补,常用术式包括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开放疝修补术。

2、长期哭闹

婴幼儿频繁剧烈哭闹会导致腹内压持续升高,迫使肠管等脏器从腹壁薄弱处膨出。家长需及时安抚孩子情绪,避免长时间哭闹,同时检查是否存在饥饿、肠绞痛等诱因。对于肠绞痛引起的哭闹,可遵医嘱使用西甲硅油乳剂缓解症状。

3、慢性便秘

排便困难时用力屏气会使腹压骤增,可能诱发或加重疝气。家长应调整婴幼儿饮食结构,增加母乳或配方奶喂养量,添加辅食后可适量食用西梅泥、火龙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调节肠道功能。

4、反复咳嗽

百日咳、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引起的持续性咳嗽,会导致腹肌频繁收缩增压。针对原发病可遵医嘱使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氨溴特罗口服溶液等药物,咳嗽期间可用手轻托疝囊减少突出,同时避免穿着过紧的纸尿裤。

5、早产因素

早产儿腹壁肌肉及筋膜层发育不完善,鞘状突闭合延迟,疝气发生概率显著增高。这类患儿需特别注意护理,避免腹部受压,定期随访观察。若疝囊体积进行性增大或发生嵌顿,即使未满1岁也需考虑提前手术干预。

家长发现孩子腹股沟区有包块时应避免盲目按压,记录包块出现频率和大小变化。日常护理中注意保持大便通畅,控制呼吸道感染,减少剧烈活动。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避免使用过紧的尿布或腰带。若包块突然变硬、触痛或孩子持续哭闹,可能发生嵌顿疝,须立即就医处理。术后恢复期应遵医嘱进行伤口护理,逐步恢复日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