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蕾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内分泌科
青少年糖耐量受损通常能恢复正常,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科学管理可逆转糖代谢异常。糖耐量受损可能与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肥胖或胰岛素抵抗有关,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多数青少年糖耐量受损者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可改善状况。减少精制糖和高升糖指数食物摄入,增加全谷物和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稳定血糖。每日保持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体重超重者减轻体重可显著降低内脏脂肪对糖代谢的干扰。建立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也能帮助调节内分泌平衡。
少数存在明显胰岛素抵抗或家族糖尿病史的青少年可能需要医疗干预。这类人群在生活方式调整基础上需定期监测血糖变化。若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或黑棘皮病等代谢异常表现时,医生可能建议使用二甲双胍片等药物辅助治疗。长期未改善的糖耐量受损可能进展为2型糖尿病。
建议每3-6个月复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估恢复情况。家长应帮助孩子建立食物日记记录饮食情况,避免含糖饮料和零食的过量摄入。学校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应保证足够运动量,睡眠时间每天不少于8小时。出现多饮多尿或体重异常下降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