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炜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营养科
宝贝吐奶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控制喂养量、拍嗝、更换奶粉、使用药物等方式治疗。宝贝吐奶通常由生理性胃部发育不完善、喂养不当、乳糖不耐受、胃食管反流、胃肠炎等原因引起。
喂养时让宝贝保持半直立姿势,头部略高于身体,有助于减少奶液反流。喂奶后不要立即平躺,可竖抱15-20分钟。母乳喂养时注意让宝贝完全含住乳晕,避免吸入过多空气。奶瓶喂养时选择适合月龄的奶嘴,奶嘴孔大小需适中,过大容易导致流速过快。
少量多次喂养能减轻胃部负担,每次喂奶量不宜过多。新生儿胃容量较小,按需喂养即可,不要强行喂完规定奶量。两次喂奶间隔2-3小时,避免过度喂养。观察宝贝吃饱信号,如扭头、闭嘴等表现时应停止喂养。记录每日喂养量,发现异常及时调整。
每次喂奶后需进行拍嗝,将宝贝竖抱靠在肩上,手掌呈空心状由下至上轻拍背部,帮助排出胃内气体。拍嗝时间约5-10分钟,直到听到打嗝声。若拍嗝后仍有吐奶,可间隔15分钟再次尝试。夜间喂奶后也需坚持拍嗝,可采取坐位拍嗝方式减少惊醒。
乳糖不耐受宝贝可尝试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粉。对牛奶蛋白过敏者需改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转奶时应循序渐进,新旧奶粉按比例混合过渡。观察更换奶粉后吐奶频率是否减少,同时注意有无皮疹、腹泻等过敏反应。特殊配方奶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胃食管反流可遵医嘱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混悬液,或抑酸药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细菌性胃肠炎需用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可调节肠道菌群。用药期间观察吐奶次数和大便性状变化。所有药物必须严格按医嘱剂量服用,不可自行增减。
家长需注意保持宝贝口鼻清洁,吐奶后及时清理防止呛咳。记录吐奶时间、频率和性状,就医时提供详细喂养日志。衣着不宜过紧,避免压迫腹部。喂奶后1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或摇晃。若吐奶伴随发热、精神差、体重不增等症状,或呈喷射状呕吐,应立即就医排除肠梗阻等严重疾病。平时可做腹部按摩促进消化,以脐为中心顺时针轻柔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