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治疗实例

方亦斌 副主任医师

方亦斌副主任医师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神经外科

蒙族患者,女,53岁,青海海西人。右颜面麻木、疼痛1年,进行性加重三月。

影像检查

MRI:右岩斜区占位,边界清楚,明显强化

初步诊断:右岩斜区脑膜瘤

手术入路:右颞下经岩骨前入路(Kawase入路)

术中情况:瘤体位于小脑幕下,与小脑幕缘及幕下粘连紧密,切开小脑幕,显露保护滑车神经,灼烧瘤体在小脑幕上的基底,以减少瘤体血供。结合使用外科超声吸引器(CUSA),分块全切除肿瘤。

术后情况:术后未见颅神经并发症,恢复良好。

术后影像复查:头颅CT显示瘤体完全切除。

术后病理:脑膜瘤(WHO 1级)

分析:

脑膜瘤为颅内常见良性肿瘤,瘤体生长缓慢,呈膨胀性挤压周边结构。男女均有,多见于中老年女性。除矢状窦、大脑镰、凸面硬脑膜好发脑膜瘤外,颅底的蝶骨脊、嗅沟、鞍结节、桥小脑角、海绵窦旁、小脑幕、岩骨尖、斜坡等部位也均易发生脑。岩斜区脑膜瘤。是指发生在岩斜裂附近,向斜坡、岩骨前后、海绵窦区发展的脑膜瘤。瘤体深在,手术困难,风险极大。本例瘤体位于幕下,侵至岩骨尖、上斜坡,挤压三叉神经并造成了右侧面部的麻木和疼痛等症状。岩斜区肿瘤继续膨胀性增长,会造成周边神经结构受压,如海绵窦、颈内动脉入颅段,还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三叉神经,以及面神经、后组颅神经和脑干等重要结构,另外基底动脉、小脑上动脉,也会受压移位,产生局部缺血症状。

手术方式:包括Kawase入颅(经颞下岩骨前)、乙状窦后入路,或者二者联合入路。术后并发症常见:吞咽困难、言语不清、呛咳等后组颅神经症状,动眼神经、外展神经功能障碍,脸面麻木等三叉神经症状。

本例采用Kawase入颅,在术中仔细辨认和保护滑车神经,分块全切除瘤体,术后未发生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