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剑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胃穿孔可通过突发剧烈腹痛、板状腹、休克等症状初步判断,确诊需结合影像学检查。胃穿孔可能由消化性溃疡、外伤、胃癌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上腹刀割样疼痛、腹膜刺激征、发热等症状。
突发剧烈腹痛是胃穿孔最典型的表现,疼痛多始于上腹部,迅速扩散至全腹,常被描述为刀割样或烧灼样疼痛,患者往往因疼痛无法直立行走。板状腹指腹肌因腹膜受刺激而强直收缩,触诊时腹部硬如木板,伴随明显压痛和反跳痛。部分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与腹腔内炎症反应和体液丢失有关。发热多在穿孔后数小时出现,体温可超过38摄氏度,提示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生。部分患者因膈肌受刺激可能出现肩部放射痛。
消化性溃疡是胃穿孔最常见原因,长期胃酸侵蚀使胃壁变薄最终穿透全层。外伤性穿孔多见于锐器刺伤或剧烈撞击,胃内压骤增导致破裂。胃癌引起的穿孔常发生在肿瘤浸润部位,多伴有消瘦、贫血等消耗症状。腹部X线检查可见膈下游离气体,是诊断的重要依据。腹部CT能更准确显示穿孔位置和腹腔积液情况。血液检查常见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
怀疑胃穿孔时应立即禁食禁水,采取屈膝侧卧位减轻腹痛,避免使用止痛药掩盖病情。胃穿孔属于外科急症,延迟治疗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确诊后常需紧急手术修补穿孔。术后需持续胃肠减压,逐步恢复流质饮食。长期管理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抑制胃酸分泌、定期胃镜复查等措施。日常需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戒烟限酒,规律进食少食多餐,慎用非甾体抗炎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