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治疗狂躁症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社会支持等方式干预。狂躁症可能与遗传因素、脑内化学物质失衡、应激事件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情绪高涨、活动增多、睡眠需求减少等症状。
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患者识别和纠正不合理的思维模式,减少冲动行为。家庭治疗可改善家庭成员间的沟通方式,降低环境刺激。心理教育能帮助患者及家属理解疾病特点,提高治疗依从性。心理治疗需由专业心理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通常需要多次重复进行。
碳酸锂缓释片是稳定情绪的基础用药,可调节脑内神经递质水平。丙戊酸钠片适用于急性期症状控制,能减少过度兴奋状态。喹硫平片可改善伴随的妄想症状,需注意监测血糖和血脂。阿立哌唑口崩片对混合型发作有效,不良反应相对较轻。拉莫三嗪片适用于双相障碍维持治疗,但需警惕皮疹等过敏反应。所有药物均须严格遵医嘱使用。
改良电抽搐治疗可用于药物无效的重症患者,能快速缓解极端兴奋状态。经颅磁刺激通过磁场调节大脑皮层活动,对轻度躁狂有辅助效果。光照疗法可改善昼夜节律紊乱,尤其适用于季节性发作患者。物理治疗需在专业医疗机构由医师评估后实施,避免自行尝试。
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稳定生物钟,每日睡眠时间建议7-8小时。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可减少情绪波动,避免刺激性物质诱发症状。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能促进内啡肽分泌,每周锻炼3-5次为宜。饮食应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减少高糖食物摄入。
加入患者互助小组可分享应对经验,减轻病耻感。职业康复训练帮助恢复社会功能,需根据病情调整工作强度。建立危机干预预案,指定监护人在发作期协助就医。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中心可提供长期随访管理,定期评估病情变化。
狂躁症患者需建立长期健康管理计划,家属应学习识别复发征兆如睡眠减少或消费增加。维持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血药浓度和肝肾功能,避免擅自减药。日常注意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强光和噪音刺激。培养书法、园艺等平静兴趣有助于情绪调节,重大决定应在稳定期咨询医生意见。若出现自伤或攻击倾向需立即联系精神科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