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心脏间隔缺损怎么办

3.96万次浏览

高云 副主任医师

高云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婴儿心脏间隔缺损可通过定期随访观察、药物控制症状、介入封堵术、外科修补手术、术后康复护理等方式治疗。心脏间隔缺损可能与遗传因素、孕期感染、染色体异常、环境暴露、母体疾病等因素有关。

1、定期随访观察

小型缺损在婴儿期可能自然闭合,需每3-6个月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估缺损变化。观察期间需监测喂养情况、体重增长及呼吸频率,若出现吃奶中断、多汗等表现需及时复诊。不建议自行使用强心药物或利尿剂。

2、药物控制症状

对于出现心力衰竭的患儿,医生可能开具地高辛口服溶液增强心肌收缩力,呋塞米片减轻肺充血,卡托普利片降低心脏负荷。药物治疗期间家长需记录每日尿量及呼吸次数,避免擅自调整剂量。

3、介入封堵术

适用于肌部或膜周部中等大小缺损,通过导管植入镍钛合金封堵器闭合缺口。术前需完成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术后需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该方式创伤小但可能发生传导阻滞等并发症。

4、外科修补手术

大型缺损或合并其他畸形需开胸修补,常用自体心包补片或涤纶补片进行缝合。术前需用头孢呋辛钠注射剂预防感染,术后可能需多巴胺注射液维持循环稳定。手术最佳时机根据缺损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程度决定。

5、术后康复护理

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哭闹,喂养时采取少量多次原则。定期复查心电图和超声,接种疫苗前需咨询心外科医生。康复期可逐步进行被动肢体活动,2岁前建议每季度评估心功能恢复情况。

家长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喂养时选择高蛋白易消化配方奶,每次喂食后竖抱拍背。注意观察口唇指甲是否发绀,记录每日进食量和睡眠时间。术后半年内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所有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医嘱,不可随意停用抗凝药物。若发现呼吸急促、拒奶或精神萎靡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