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明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泌尿外科
尿失禁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盆底肌训练、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尿失禁通常由盆底肌松弛、泌尿系统感染、神经系统病变、激素水平变化或解剖结构异常等因素引起。
减少咖啡因及酒精摄入有助于降低膀胱刺激,控制液体摄入量可避免尿频。肥胖患者减轻体重能缓解腹压对膀胱的压迫。建议定时排尿训练,建立规律排尿习惯,避免憋尿行为。长期便秘者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腹压增高的诱因。
凯格尔运动通过收缩肛门和尿道周围肌肉增强盆底肌力量,每日重复进行可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生物反馈治疗借助仪器辅助患者感知肌肉收缩强度,提高训练效果。电刺激疗法通过低频电流被动激活盆底肌,适用于自主收缩困难者。
M受体阻滞剂如酒石酸托特罗定片能缓解膀胱过度活动,减少急迫性尿失禁发作。雌激素软膏适用于绝经后萎缩性尿道炎患者,可改善尿道黏膜萎缩。去氨加压素片用于夜间多尿型尿失禁,通过抗利尿作用减少夜尿量。使用药物需严格遵医嘱,注意口干、便秘等不良反应。
阴道锥训练通过重力反馈增强盆底肌收缩意识,逐步增加锥体重量提升训练强度。磁刺激疗法利用脉冲磁场诱发神经肌肉兴奋,无创改善控尿功能。体外冲击波可促进盆底组织微循环,适用于产后轻度尿失禁患者。
尿道中段悬吊术采用合成吊带加强尿道支撑,对压力性尿失禁效果显著。膀胱颈填充术通过注射膨胀剂改善尿道闭合功能。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适用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需严格评估适应证。手术干预前需完善尿动力学检查明确分型。
尿失禁患者日常应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跳跃运动,穿着透气棉质内裤预防会阴湿疹。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适量食用南瓜籽等含锌食物。建议记录排尿日记帮助医生评估疗效,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中重度患者可选用成人纸尿裤等辅助器具,保持皮肤清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