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勇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创科
踝关节痛可通过休息制动、冷敷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踝关节痛可能与外伤、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韧带损伤、感染性关节炎等因素有关。
踝关节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负重行走,必要时使用拐杖或支具固定关节。急性期抬高患肢有助于减轻肿胀,建议选择平卧位并将脚踝垫高超过心脏水平。日常可穿戴护踝或弹性绷带提供支撑,但需注意松紧度以避免血液循环受阻。
外伤或急性肿胀48小时内应采用冰袋冷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慢性疼痛或陈旧性损伤可使用热毛巾、暖水袋热敷,温度不超过40℃,每日2-3次。注意皮肤感觉异常者需防止冻伤或烫伤,糖尿病患者慎用温度刺激疗法。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可缓解疼痛炎症。痛风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秋水仙碱片,慢性期需配合别嘌醇片控制尿酸。严重疼痛可短期使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但需警惕成瘾性。局部可涂抹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或氟比洛芬凝胶贴膏。
超声波治疗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冲击波疗法适用于钙化性肌腱炎。康复期可进行踝泵运动、弹力带抗阻训练增强肌力,水中步行训练能减轻关节负荷。中医针灸取解溪、昆仑等穴位,推拿手法需避开急性肿胀部位。
严重骨折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距骨坏死可选择踝关节融合术。慢性韧带松弛可进行韧带重建术,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适用于顽固性滑膜炎。术后需配合系统性康复训练,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与负重能力。
踝关节痛患者日常应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荷,选择鞋帮较高、鞋底缓冲性好的运动鞋。运动前充分热身,避免跳跃、急转等高风险动作。饮食注意补充钙质与维生素D,痛风患者需限制高嘌呤食物。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发热、关节变形,应及时至骨科或风湿免疫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