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宝宝大拇指内扣可通过按摩、佩戴矫正支具、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大拇指内扣可能与遗传、宫内姿势异常、肌张力异常、脑瘫、先天性手部畸形等因素有关。
家长可每日用拇指指腹轻柔按摩宝宝内扣的大拇指,从指尖向手掌方向推按,每次持续5分钟。按摩能放松紧张的肌腱,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适用于轻度肌张力异常或姿势性内扣。按摩时注意力度适中,避免用力过度造成软组织损伤。若按摩后出现皮肤发红或宝宝哭闹,应立即停止。
定制硅胶或低温热塑支具可帮助维持大拇指正常位置。支具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每日佩戴时间从2小时逐渐增加至8小时。该方法适用于6个月以上、内扣角度小于30度的婴幼儿,能有效防止关节挛缩。家长需定期检查支具是否压迫皮肤,并观察宝宝手指末梢血液循环情况。
医院康复科可采用经皮电神经刺激、超声波治疗等物理疗法。每周治疗3次,10次为一个疗程,能降低肌张力、促进神经肌肉协调。对于脑瘫早期患儿,配合运动疗法效果更佳。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短暂皮肤敏感,通常无须特殊处理。
对于痉挛型脑瘫导致的内扣,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巴氯芬片、盐酸替扎尼定片等肌肉松弛剂,或注射A型肉毒毒素。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医嘱,家长不可自行调整剂量。用药期间需监测是否出现嗜睡、肌无力等不良反应,并及时向医生反馈。
严重先天性畸形或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肌腱延长术、关节囊松解术等外科干预。手术适宜年龄多为2-5岁,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家长应选择具备小儿手外科经验的医疗机构,术前充分了解手术风险和术后护理要点。
日常生活中家长应避免强行掰直宝宝手指,可多引导其进行抓握玩具等主动活动。选择前端宽松的衣物,防止衣袖压迫拇指。定期用温水清洁宝宝手部褶皱处,保持皮肤干燥。若发现内扣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异常运动,须及时至儿科或康复科就诊。哺乳期母亲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瘦肉等,有助于胎儿神经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