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霞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胃溃疡通常可以彻底治好,但需要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胃溃疡的治疗效果主要与病因控制、用药依从性及生活习惯调整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胃酸分泌异常是常见诱因。
胃溃疡的治愈率较高,尤其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溃疡。通过规范的抗生素联合治疗,如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枸橼酸铋钾颗粒等药物根除细菌,配合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多数患者在4-8周内黏膜可完全愈合。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避免自行停药导致细菌耐药或复发。非感染性溃疡患者需停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并持续使用抑酸剂促进修复。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溃疡复发或迁延不愈,多见于治疗不规范、持续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存在其他基础疾病的情况。长期未愈合的溃疡可能进展为穿孔、出血等并发症,需通过胃镜复查评估黏膜状态,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合并胃泌素瘤等罕见疾病时,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手术或靶向治疗。
胃溃疡治愈后仍需保持健康生活习惯,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规律进食。建议定期复查胃镜,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确认细菌是否根除。若出现上腹痛、黑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合理饮食搭配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胃肠功能稳定,降低复发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