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林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疝气可通过保守治疗、疝带固定、腹腔镜手术、开放手术、术后护理等方式治疗。疝气通常由腹壁薄弱、腹压增高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局部肿块、坠胀感等症状。
早期或轻度疝气可采用保守治疗。避免提重物、慢性咳嗽等增加腹压的行为,减少长时间站立。适当使用腹带支撑可缓解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型号。婴幼儿脐疝多数可随年龄增长自愈,家长需避免按压肿块。
适用于暂不能手术的高龄患者或特殊类型疝气。医用疝带通过物理压迫防止肠管突出,需每日正确佩戴并定期调整松紧度。使用期间需观察皮肤状况,出现压迫性溃疡应及时停用。该方法不能根治疝气,长期使用可能加重肌肉萎缩。
腹腔镜疝修补术适用于多数腹股沟疝和切口疝。手术通过3个小切口置入补片加强腹壁,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术后1-2天可下床活动,并发症概率较低。但需全身麻醉,心肺功能不全者慎用。常用术式包括TAPP、TEP等。
传统开放手术适用于巨大疝或复发疝。直接缝合缺损或植入聚丙烯补片,局部麻醉即可完成。术后需卧床3-5天,存在切口感染、血肿等风险。Lichtenstein术式是经典开放修补法,生物补片更适合污染切口使用。
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可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伤口愈合前每日消毒换药,观察有无红肿渗液。复发疝患者需排查胶原蛋白代谢异常等基础疾病。定期复查超声评估修补效果。
疝气患者日常应控制体重,避免慢性咳嗽和排尿困难。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预防便秘,可适量食用西蓝花、燕麦等。术后恢复期建议进行腹式呼吸训练,逐步加强腹肌力量。出现肿块突然增大、剧烈疼痛需立即就医,警惕嵌顿疝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