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威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成人腹股沟疝气可通过生活干预、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腹股沟疝气通常由腹壁薄弱、腹内压增高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腹股沟区肿块、坠胀感等症状。
腹股沟疝气患者应避免提举重物、剧烈咳嗽等增加腹压的行为。保持大便通畅有助于减少腹腔压力,可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蓝花等。肥胖患者需控制体重,减轻腹腔脂肪对腹壁的压迫。戒烟可降低慢性咳嗽风险,减少腹压波动。
使用疝气带可暂时性托住疝内容物,防止其脱出。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尺寸的疝气带,每日佩戴时间不宜超过12小时。局部热敷可缓解坠胀不适,温度控制在40-45摄氏度,每次15-20分钟。避免久站久坐,平卧时可用软枕垫高臀部减轻症状。
对于合并感染的疝气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疼痛明显时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对乙酰氨基酚片。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片可改善便秘症状。中药可使用补中益气丸辅助调理,但无法根治疝缺损。
传统手术采用聚丙烯补片加强腹股沟管后壁,适用于原发性疝气。手术需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术后需卧床3-5天,6周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可能发生补片排斥、血肿等并发症,复发概率约为1-3%。术后需使用腹带保护切口,定期换药观察愈合情况。
微创手术通过3个小切口置入补片,适用于双侧疝或复发疝。全麻下操作创伤小,术后1-2天可下床活动。需注意防治皮下气肿、戳孔疝等特有并发症。术后3个月内限制剧烈运动,复发率低于开放手术。费用较高但住院时间短,适合基础条件较好的患者。
腹股沟疝气患者日常应选择易消化食物,避免豆类、碳酸饮料等产气食物。可进行散步、游泳等低强度运动,禁止举重、深蹲等腹压骤增的运动。术后3个月需复查超声评估修补效果,发现疝块再现或持续疼痛应及时就诊。长期咳嗽、便秘等基础疾病需同步治疗,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