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是怎样形成的

2.07万次浏览

陈腊梅 副主任医师

陈腊梅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湿疹的形成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刺激、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免疫异常以及微生物感染等因素有关。湿疹通常表现为皮肤干燥、红斑、丘疹、渗出或结痂等症状,可通过保湿护理、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以及避免诱因等方式缓解。

1、遗传因素

湿疹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一方或双方患有过敏性疾病时,子女发病概率显著增加。这类患者常伴有特应性体质,表现为血清免疫球蛋白E水平升高。治疗需注重日常保湿,使用尿素软膏、凡士林等修复皮肤屏障,严重时需遵医嘱使用他克莫司软膏等免疫调节剂。

2、环境刺激

接触洗涤剂、化纤衣物、尘螨等过敏原可诱发或加重湿疹。气候干燥、汗液浸渍等物理刺激也会破坏皮肤屏障。患者可能出现对称分布的红斑伴剧烈瘙痒。建议穿着纯棉衣物,使用温和清洁产品,急性期可短期应用氢化可的松乳膏联合氯雷他定片缓解症状。

3、皮肤屏障缺陷

丝聚蛋白基因突变导致角质层结构异常,使皮肤锁水能力下降,外界刺激物更易渗透。这类患者皮肤常呈现鱼鳞样脱屑,冬季加重。需长期使用含神经酰胺的润肤霜,如薇诺娜特护霜,配合硼酸氧化锌软膏保护受损皮肤。

4、免疫调节紊乱

Th2型免疫反应过度激活会引发炎症介质释放,导致血管扩张和瘙痒。患者皮损处常见密集小丘疹和渗出倾向。治疗需采用吡美莫司乳膏抑制局部免疫反应,口服西替利嗪糖浆控制过敏症状,中重度病例可能需要注射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

5、微生物定植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可通过分泌超抗原加重炎症反应。继发感染时皮损可出现脓疱、厚痂。需联合莫匹罗星软膏进行抗感染治疗,配合复方黄柏液涂剂湿敷,必要时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湿疹患者应避免过度洗浴,沐浴水温控制在32-37摄氏度,时间不超过10分钟。日常选择无香料、无酒精的保湿产品,每日涂抹次数不少于3次。饮食上注意记录可疑致敏食物,但无须盲目忌口。衣物床单需定期高温清洗,室内湿度建议维持在50%-60%。若皮损持续扩散、渗液增多或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