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贤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脸靠近耳朵的地方突然肿起来可能与腮腺炎、淋巴结炎、皮脂腺囊肿、过敏反应或外伤等因素有关,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局部冷敷、手术引流等方式缓解。
腮腺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腮腺肿胀,通常伴随发热和咀嚼疼痛。患者可能出现单侧或双侧耳垂下方肿大,触摸时有弹性感。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抗病毒药物,配合卧床休息。发病期间应避免酸性食物刺激唾液分泌。
面部或口腔感染可能导致耳周淋巴结肿大,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硬结伴压痛。常见于牙龈炎、扁桃体炎等继发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奇霉素分散片等抗生素,配合局部热敷促进炎症消退。若形成脓肿需切开引流。
皮脂腺导管阻塞可能形成囊肿,表现为皮肤下圆形肿物,继发感染时会出现红肿热痛。较小囊肿可观察,感染期需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外涂。体积较大或反复发作者需手术完整切除囊壁,避免残留导致复发。
接触化妆品、昆虫叮咬等可能引发局部血管性水肿,表现为突发性皮肤肿胀伴瘙痒。需立即停用可疑致敏物,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糖浆,严重者可短期使用泼尼松片。冷敷有助于缓解症状,避免抓挠防止继发感染。
撞击或挤压可能导致软组织挫伤性肿胀,常伴有皮下淤青。急性期应进行冰敷减轻水肿,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吸收。若持续肿大需排除骨折或血肿,必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
日常需保持耳周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揉搓肿胀部位。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摄入。肿胀持续超过3天不缓解、伴随高热或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就医排查严重感染或过敏反应。睡眠时抬高头部有助于减轻局部水肿,不建议自行穿刺或挤压肿胀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