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剑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慢性腹泻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益生菌、使用止泻药物、治疗原发疾病、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慢性腹泻通常由肠道菌群失调、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乳糖不耐受、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原因引起。
慢性腹泻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的食物,减少高纤维食物的摄入。可以适量食用低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如白粥、面条、蒸蛋等。避免饮用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料,以免刺激肠道加重腹泻症状。饮食应规律,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肠道菌群失调是导致慢性腹泻的常见原因之一。补充益生菌有助于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常用的益生菌制剂有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等。这些药物能够抑制有害菌生长,改善肠道功能。使用益生菌时应注意避免与抗生素同时服用。
对于症状较重的慢性腹泻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泻药物。常用药物包括蒙脱石散、洛哌丁胺胶囊、复方苯乙哌啶片等。蒙脱石散能够吸附肠道内的毒素和水分,形成保护膜。洛哌丁胺胶囊通过抑制肠道蠕动来减少排便次数。使用止泻药物时应注意剂量,避免过度抑制肠道功能。
慢性腹泻可能是某些疾病的症状表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的症状,可通过调节肠道功能治疗。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需要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等药物控制炎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导致的腹泻需要治疗原发病。乳糖不耐受患者应避免摄入含乳糖的食物。
中医认为慢性腹泻多与脾胃虚弱、肾阳不足有关。可采用健脾益气、温肾止泻的方法治疗。常用方剂有参苓白术散、四神丸等。针灸治疗可选择足三里、关元等穴位。艾灸神阙穴也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中医调理需要根据个体体质辨证施治,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慢性腹泻患者应注意保持充足的水分和电解质摄入,预防脱水。可适量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温和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如腹泻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血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定期复查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