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总低烧37度不一定是癌症,可能是由感染、免疫系统疾病、内分泌失调或药物反应等原因引起。长期低热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建议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感染是低热的常见原因,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导致体温持续在37度左右,例如结核病、慢性鼻窦炎或尿路感染。这类情况通常伴随特定部位不适,如咳嗽、尿频或局部疼痛。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能引起长期低热,多伴随关节肿痛、皮疹等症状。内分泌失调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也会导致基础体温升高,常有心悸、多汗等表现。部分药物如抗生素、抗癫痫药可能引发药物热,停药后体温可恢复正常。
癌症相关低热通常出现在淋巴瘤、白血病或实体瘤晚期,但这类患者往往伴有明显体重下降、夜间盗汗、淋巴结肿大等"B症状"。单纯37度低热而无其他体征时,癌症概率较低。体温受测量方式、昼夜节律影响,口腔测温比腋下高0.3-0.5度,下午体温较早晨略高。女性排卵期后体温也可能轻度上升。
建议记录每日体温变化曲线,注意是否伴随乏力、消瘦等症状。避免自行服用退热药掩盖病情,需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结核菌素试验等基础检查。长期不明原因低热需排查肿瘤标志物、自身抗体等指标,必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保持规律作息,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水分,避免过度劳累诱发体温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