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掏完耳朵耳朵闷闷的可能由外耳道损伤、耵聍栓塞、外耳道炎、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停止掏耳、清理耵聍、抗感染治疗、鼓膜按摩、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频繁掏耳可能导致外耳道皮肤破损,出现充血肿胀。患者会感到耳闷伴轻微刺痛,严重时可能影响听力。建议立即停止掏耳,避免污水进入耳道。若出现持续疼痛或渗液,需就医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
掏耳可能将耵聍推向耳道深处形成栓塞,表现为耳闷、耳鸣及听力下降。此时不可强行掏挖,应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耵聍后由医生用耵聍钩取出。日常建议每半年由专业人员清理一次耳道。
不洁掏耳工具可能引发细菌感染,导致外耳道红肿热痛。典型症状包括耳闷伴黄色分泌物,触碰耳廓时疼痛加剧。需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抗感染,严重者可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
掏耳时气压骤变可能造成鼓膜损伤,诱发中耳炎。患者除耳闷外可能出现耳痛、发热,儿童常见抓耳表现。急性期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配合呋麻滴鼻液改善咽鼓管通气。
过度掏耳可能刺激咽鼓管开口,导致中耳压力失衡。表现为耳闷如隔膜感,打哈欠时可能出现爆裂音。可通过咀嚼口香糖促进咽鼓管开放,必要时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减轻黏膜水肿。
日常应避免使用棉签等工具深入掏耳,洗头游泳时可用硅胶耳塞防护。若耳闷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听力下降、眩晕等症状,需及时就诊耳鼻喉科进行耳内镜和声导抗检查。保持耳道干燥通风,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