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宝宝手上起水泡可能与汗疱疹、手足口病、接触性皮炎、湿疹、水痘等原因有关。汗疱疹通常与出汗不良或过敏有关,表现为密集小水泡伴瘙痒;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水泡多出现在手掌、足底和口腔;接触性皮炎因接触刺激性物质导致局部红肿水泡;湿疹常伴随皮肤干燥和反复发作;水痘则会出现全身性疱疹伴发热。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就医明确诊断。
汗疱疹多见于夏季,与宝宝汗腺发育不完善有关。表现为手指侧面、手掌出现米粒大小水泡,可能伴随明显瘙痒。该病具有自限性,家长需保持宝宝手部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外涂止痒,严重时可短期应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日常应选择透气棉质衣物,避免使用碱性洗护用品。
由柯萨奇病毒A16型或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具有传染性。除手部水泡外,常伴随口腔溃疡和足底皮疹,可能出现低热。家长需隔离患儿,使用康复新液漱口促进口腔溃疡愈合,皮肤破损处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需密切观察是否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等重症表现,及时就医。
宝宝接触洗涤剂、玩具涂层等致敏物质后,可能出现边界清晰的红斑水泡。家长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接触部位,避免摩擦刺激。轻度症状可外用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严重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地奈德乳膏。建议记录可疑接触物,今后避免接触同类物品,新玩具使用前应充分清洁。
特应性体质宝宝易反复发作,表现为红斑基础上针尖大小水泡,伴随剧烈瘙痒。家长需每日给宝宝涂抹足量保湿霜如凡士林晶冻,洗澡水温不超过38℃。急性期可遵医嘱短期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合并感染时需配合夫西地酸乳膏。母乳喂养的母亲应避免进食海鲜等易致敏食物。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具有强传染性。初期为红色斑疹,迅速发展为清亮水泡,呈向心性分布。家长需给宝宝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疱疹,发热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退热。所有疱疹结痂前应隔离,避免接触孕妇等易感人群。接种水痘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手段。
家长发现宝宝手上起水泡时,应先观察是否伴随发热、食欲下降等其他症状。保持患处清洁,避免自行挑破水泡。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减少摩擦,使用温和无香料的婴儿专用洗涤剂。饮食上适当增加维生素B2含量高的食物如蛋黄、瘦肉,有助于皮肤修复。若水泡面积扩大、出现化脓或宝宝精神状态改变,须立即就医。日常注意培养宝宝洗手习惯,定期消毒常用玩具和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