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霞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胃寒胃胀气滞主要表现为胃部冷痛、胀满不适、嗳气频繁等症状,可通过温中散寒、理气消胀等方式治疗。胃寒胃胀气滞通常由饮食生冷、脾胃虚弱、情志不畅、外感寒邪、气机阻滞等原因引起。
长期食用生冷食物如冰饮、刺身等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寒凝气滞。患者可能出现胃痛遇冷加重、喜温喜按等症状。日常需避免空腹进食冷藏食品,可饮用生姜红糖水暖胃。若症状持续,可遵医嘱使用附子理中丸、香砂养胃丸等中成药温中散寒。
先天不足或久病耗伤可致脾胃运化无力,出现胃脘隐痛、食欲减退伴胀气。这类患者需规律进食易消化食物如小米粥、山药羹,避免暴饮暴食。中医调理可选用参苓白术颗粒、补中益气汤等健脾方剂,配合艾灸中脘穴改善功能。
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会引起肝气犯胃,表现为胁腹胀满、嗳气叹息。此类情况需保持情绪稳定,通过八段锦、散步等舒缓运动疏解压力。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柴胡疏肝散、气滞胃痛颗粒等疏肝理气药物,配合檀香精油按摩脘腹部。
气候骤变或空调直吹导致寒邪直中胃腑时,常见突然胃痛、呕吐清水。应急处理可用热水袋热敷胃部,饮用胡椒猪肚汤驱寒。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选用良附丸、藿香正气口服液等散寒化湿制剂,伴有腹泻者可加用参芩健脾胃颗粒。
久坐少动或术后肠粘连可能引发气滞血瘀,症状以腹胀如鼓、排气困难为特征。建议每日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练习腹式呼吸促进肠蠕动。中医治疗常用木香顺气丸、枳实导滞丸等行气导滞药物,严重者需考虑针灸足三里等穴位。
日常需注意三餐定时定量,避免豆类、碳酸饮料等产气食物,冬季佩戴腹围保暖。建议每周进行3-5次温和运动如太极拳,睡前可用小茴香粗盐包热敷胃部。若出现持续疼痛、呕血黑便等警示症状,应立即就医排除胃溃疡等器质性疾病。长期胃部不适者建议每年进行胃镜检查,脾胃虚弱人群可定期中医调理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