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抽动症怎么办

6.18万次浏览

邵自强 主任医师

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孩子有抽动症可通过心理行为干预、药物治疗、家庭支持、饮食调整、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抽动症通常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压力、围产期异常、环境刺激等原因有关。

1、心理行为干预

心理行为干预是抽动症的基础治疗方式,适用于轻中度症状。习惯逆转训练可帮助孩子识别抽动前兆并学习替代动作,认知行为疗法能缓解伴随的焦虑情绪。家长需配合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避免过度关注孩子的抽动行为。学校环境中建议教师减少批评,通过正向激励改善症状。

2、药物治疗

当症状严重影响生活时需遵医嘱用药。硫必利片可调节多巴胺受体功能,盐酸可乐定贴片能改善神经递质紊乱,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适用于合并强迫症状者。用药期间家长需观察是否出现嗜睡、头晕等不良反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禁止自行调整剂量或突然停药。

3、家庭支持

家庭环境对症状改善至关重要。家长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因抽动行为责骂孩子,建立规律作息时间。可通过亲子游戏、运动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建议家庭成员共同学习疾病知识,避免过度保护或放任不管两种极端态度。

4、饮食调整

适量补充镁、维生素B6等营养素有助于神经调节。增加深绿色蔬菜、全谷物、香蕉等食物的摄入,减少含咖啡因饮料及人工添加剂食品。家长可记录饮食日志,观察特定食物是否诱发症状加重。合并过敏体质者需筛查过敏原,必要时进行饮食回避。

5、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抽动症与肝风内动相关,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熄风止痉类药物。小儿推拿选取太冲、风池等穴位进行轻柔按摩,耳穴压豆选用神门、肝区等部位。治疗期间需注意保暖,避免风寒刺激。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不轻信偏方秘方。

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帮助孩子建立稳定的生活节奏,保证充足睡眠时间,每日进行30分钟以上户外活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季节交替时做好防护减少呼吸道感染。建议每3-6个月复诊评估病情变化,症状突然加重或出现自伤行为时需立即就医。饮食上可适量增加核桃、深海鱼等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烹饪时少用辛辣刺激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