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勇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创科
后背筋膜炎的症状主要有局部疼痛、活动受限、肌肉痉挛、压痛明显以及皮肤感觉异常等。后背筋膜炎通常由慢性劳损、受凉、外伤、感染或免疫因素引起,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后背筋膜炎患者常出现持续性钝痛或酸痛,疼痛部位多集中在肩胛区、脊柱旁或下背部。疼痛在清晨或久坐后加重,适度活动后可暂时缓解。寒冷潮湿环境、疲劳或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可能诱发疼痛加剧。疼痛可能向颈部、上肢或腰部放射,但无明确神经根受压表现。
由于炎症刺激和疼痛反射,患者可能出现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小,表现为抬手、后伸等动作困难。严重时穿衣、梳头等日常活动受限,但无关节结构性损伤。活动时可能听到筋膜摩擦音,这与筋膜粘连有关。适度热敷和拉伸有助于改善活动度。
受累区域肌肉可能出现保护性痉挛,表现为肌肉紧张、发硬或结节感。触诊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或扳机点,按压时疼痛向周围扩散。痉挛多在夜间或受凉后加重,导致翻身困难。热疗、按摩和肌肉松弛剂如盐酸乙哌立松片可能缓解症状。
病变筋膜区域存在明显压痛点,按压时疼痛程度与炎症程度相关。典型压痛点多位于肌肉起止点或筋膜交界处,如斜方肌肩胛冈附着点。重压可能引发局部抽搐反应,称为跳跃征。外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凝胶可减轻压痛。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患处皮肤麻木、刺痛或蚁走感,但无明确神经损伤体征。这与炎症刺激浅表神经末梢或筋膜张力改变有关。症状多呈间歇性出现,气候变化时可能加重。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片可能帮助改善异常感觉。
后背筋膜炎患者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或负重劳动。睡眠时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局部可配合使用热水袋或暖贴促进血液循环。适度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筋膜弹性恢复。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随发热、体重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日常可进行胸椎伸展、肩胛稳定训练等康复锻炼,但需避免突然扭转或过度拉伸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