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跑步时避免膝盖损伤可通过调整跑姿、控制强度、选择场地、加强肌肉训练、穿戴合适装备等方式实现。膝盖损伤通常与运动方式错误、肌肉力量不足、关节负荷过大等因素有关。
保持身体略微前倾,避免后仰或过度前倾。落地时以前脚掌或全脚掌着地,减少脚跟直接撞击地面的冲击力。步幅不宜过大,步频建议控制在每分钟170-180步。手臂自然摆动,避免左右晃动增加膝关节扭转力。
初学者应从短距离慢跑开始,单次跑步时间不超过30分钟。采用跑走结合方式,逐步适应后再增加强度。每周跑量增幅不超过10%,避免突然增加负荷。跑步时心率维持在最大心率的60%-70%区间,出现膝盖不适立即停止。
优先选择塑胶跑道或平坦的土路,减少水泥地等硬质路面跑步频率。上下坡路段会显著增加膝盖压力,初期应避免。雨天或地面湿滑时需格外注意防滑,必要时改为室内跑步机训练。
加强股四头肌、腘绳肌和臀部肌肉力量,可通过靠墙静蹲、弓步蹲等动作练习。每周进行2-3次核心肌群训练,提升躯干稳定性。运动前后做好动态拉伸和静态拉伸,特别注意拉伸大腿前后侧肌群。
选择具有缓冲功能的专业跑鞋,根据足弓类型选择支撑型或缓震型鞋款。体重较大者可考虑佩戴髌骨带提供额外支撑。衣物应透气排汗,避免穿着过重或限制活动的服装。定期更换磨损严重的跑鞋,一般跑800公里后需更换。
跑步前后充分热身和放松,运动后如出现膝盖持续疼痛、肿胀需及时休息并就医检查。日常可补充富含钙质和胶原蛋白的食物,保持合理体重减轻关节负担。建议每周安排1-2天交叉训练,如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让膝关节得到充分恢复。长期跑步者应定期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估,必要时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