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凡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五岁孩子尿床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与疾病因素有关。尿床在医学上称为遗尿症,主要有原发性遗尿、继发性遗尿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睡眠中无意识排尿。建议家长观察孩子排尿习惯,必要时就医评估。
原发性遗尿通常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延迟有关,孩子膀胱控制能力尚未完善。多数表现为自幼持续尿床且无其他异常,日间排尿功能正常。家长需避免责备孩子,可尝试限制睡前饮水量,使用尿床报警器帮助建立条件反射。若持续至6岁以上,可遵医嘱使用醋酸去氨加压素片等药物辅助治疗。
部分孩子因抗利尿激素分泌节律异常导致夜间尿量过多。表现为夜间尿量超过膀胱容量,常伴随大量清淡尿液。建议家长记录孩子排尿日记,晚餐后控制水分摄入。必要时医生可能推荐使用醋酸去氨加压素喷雾剂调节尿液浓缩功能。
膀胱容量较小或逼尿肌过度活动可能导致尿床。孩子可能出现尿频、尿急等日间症状,夜间膀胱无法储存尿液。可通过膀胱训练改善,如定时排尿训练。医生可能开具酒石酸托特罗定片等药物缓解膀胱过度活动。
入学适应、家庭变故等压力可能引发暂时性尿床。孩子常伴随情绪变化或行为退缩。家长需保持耐心,通过绘本疏导情绪,避免惩罚行为。严重焦虑时可配合儿童心理辅导,必要时短期使用盐酸丙米嗪片调节睡眠深度。
糖尿病、尿路感染或脊柱隐裂等疾病可能导致继发性遗尿。通常伴随多饮多尿、排尿疼痛或腰骶部皮肤异常。需进行尿常规、血糖及脊柱影像学检查。确诊后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细菌性尿路感染可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控制感染。
家长应建立规律的排尿习惯训练,晚餐后2小时限制液体摄入,睡前排空膀胱。白天避免过度兴奋或疲劳,可进行盆底肌训练游戏。记录尿床频率和诱因有助于医生判断,尿床用品选择吸水性好的隔尿垫。若每周尿床超过3次或伴随日间症状,建议至儿科或儿童泌尿专科就诊评估。多数情况下随着生长发育会逐渐改善,切忌因此惩罚或羞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