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贤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耳朵深处痒可能与外耳道湿疹、真菌性外耳道炎、外耳道异物、耵聍栓塞、神经性耳痒等因素有关,可通过清洁护理、药物治疗、异物取出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自行掏挖加重损伤。
外耳道湿疹常因过敏或局部刺激导致,表现为耳内瘙痒伴渗出性皮疹。患者需避免抓挠,可遵医嘱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局部涂抹,合并感染时需联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日常减少佩戴耳机频率,保持耳道干燥。
潮湿环境易诱发真菌感染,典型症状为顽固性耳痒伴白色屑状分泌物。确诊后需使用硝酸咪康唑乳膏局部抗真菌治疗,严重者可口服伊曲康唑胶囊。避免游泳或淋浴时进水,棉签清理分泌物须轻柔。
昆虫爬入或细小物件残留可刺激耳道引发瘙痒,可能伴随耳鸣或听力下降。需由医生用耳内镜取出异物,不可自行掏挖。异物取出后可短期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
耳垢堆积硬化会压迫耳道产生痒感,可能伴随耳闷或听力减退。可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耵聍后由专业人员冲洗清除。日常避免频繁掏耳,油性耵聍体质者建议每半年专业清理一次。
焦虑或神经功能紊乱可能导致无器质性病变的耳痒,常表现为阵发性刺痒。可尝试转移注意力缓解,严重时需心理疏导配合谷维素片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症状改善。
日常应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掏耳,洗头洗澡时可用防水耳塞保护。若瘙痒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分泌物、疼痛、听力下降等症状,须尽早就诊耳鼻喉科。过敏体质者需排查洗发水、染发剂等潜在致敏原,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