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脂溢性脱发10年

4.32万次浏览

陈腊梅 副主任医师

陈腊梅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脂溢性脱发10年属于雄激素性脱发的慢性进展阶段,可能与遗传、激素水平异常、毛囊微循环障碍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评估毛囊状态,通过药物干预、光电治疗或毛发移植等方式改善。

1、遗传因素

雄激素性脱发患者多有家族聚集倾向,与AR基因多态性相关。这类患者毛囊对二氢睾酮敏感,导致毛囊微型化。可通过基因检测辅助诊断,治疗需长期使用5α-还原酶抑制剂如非那雄胺片,配合米诺地尔酊外用刺激毛囊生长。

2、激素代谢异常

体内睾酮在5α-还原酶作用下转化为二氢睾酮,过度刺激毛囊会导致生长期缩短。女性可能伴随多囊卵巢综合征,表现为血清睾酮升高。需检测性激素六项,女性可选用螺内酯片,男性建议使用非那雄胺片控制激素水平。

3、毛囊微循环障碍

头皮毛细血管供血不足会加速毛囊萎缩,常见于长期熬夜、精神紧张人群。表现为头皮出油增多伴瘙痒,可通过激光生发帽改善微循环,联合使用米诺地尔搽剂促进局部血流,日常避免过度烫染头发。

4、慢性炎症反应

马拉色菌感染引发的脂溢性皮炎会加重脱发,头皮出现红斑鳞屑。需使用酮康唑洗剂每周2-3次清洁,严重时口服伊曲康唑胶囊。合并瘙痒时可短期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但需避免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

5、营养缺乏

长期缺乏锌、铁、维生素D等营养素会影响毛囊周期,特别是女性缺铁性贫血患者。建议检测血清铁蛋白,补充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配合维生素D滴剂。日常增加深海鱼、坚果等富含omega-3的食物摄入。

脂溢性脱发10年患者需建立长期管理意识,避免使用含硅油洗发水,洗头水温控制在38℃以下。梳头选用宽齿木梳,每日进行5分钟头皮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B族维生素,限制高糖高脂食物摄入。保持规律作息,必要时可通过发片等物理遮盖方式改善形象,所有药物治疗需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