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霞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梗阻性黄疸不一定是癌症,但癌症可能引起梗阻性黄疸。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胆道系统受阻导致胆汁排出障碍,可能由胆管结石、胆管炎、胆管狭窄或肿瘤等多种原因引起。
胆管结石是梗阻性黄疸的常见原因,结石阻塞胆管后会导致胆汁淤积,患者可能出现皮肤黄染、尿液颜色加深等症状。胆管炎也可能引发梗阻性黄疸,炎症反应会造成胆管水肿和狭窄,影响胆汁正常流动。胆管狭窄多为术后并发症或慢性炎症导致,长期狭窄可能逐渐发展为梗阻性黄疸。胰腺肿瘤或胆管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会压迫或侵犯胆管,造成机械性梗阻并引发黄疸症状。部分肝门部淋巴结肿大也可能从外部压迫胆管,导致胆汁排出受阻。
梗阻性黄疸患者需限制高脂肪食物摄入,避免加重消化负担。适当补充优质蛋白有助于维持肝功能,可选择鱼肉、鸡胸肉等易消化食材。新鲜蔬菜水果能提供必要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促进代谢废物排出。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影响肝脏修复。出现皮肤瘙痒时可使用温水擦拭,避免抓挠导致皮肤破损感染。建议定期监测黄疸变化情况,严格遵医嘱完成相关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