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威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有助于预防并发症并促进康复。主要有预防静脉血栓、减少肺部感染、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预防肌肉萎缩、加速伤口愈合等作用。
长期卧床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流缓慢,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早期活动可通过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栓风险。术后患者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踝泵运动或短距离行走,避免血栓形成后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后果。
卧床时呼吸幅度减小,容易导致肺部分泌物积聚。早期下床活动能增强膈肌运动,帮助排出呼吸道分泌物,降低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概率。胸腹部手术患者尤其需注意深呼吸配合早期活动。
麻醉和手术创伤可能抑制胃肠蠕动。早期活动通过重力作用和躯体运动刺激肠神经,帮助恢复肠鸣音和排气功能。腹部手术后24-48小时内开始床边活动,可有效预防肠粘连和肠梗阻。
卧床超过72小时即可出现肌肉蛋白质分解。早期下床活动能维持肌纤维收缩功能,防止下肢肌力减退。骨科手术后患者在保护患肢前提下,应尽早进行非负重性活动。
适度活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伤口氧供和营养输送。同时通过调节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伤口牵拉。心血管手术后患者需严格遵循阶梯式活动方案。
术后活动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从床上翻身、坐起逐步过渡到床边站立、短距离行走。患者应根据手术类型、身体状况和医生指导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活动时注意监测心率、血压等指标,出现头晕、伤口渗血等异常情况立即停止。营养方面需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必要时使用医用营养补充剂支持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