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经常感冒可能与免疫力低下有关,免疫力低下通常由营养缺乏、睡眠不足、慢性疾病、压力过大、缺乏运动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接种疫苗、中医调理等方式改善。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干预。
蛋白质、维生素C、锌等营养素摄入不足会影响免疫细胞功能。日常可增加鸡蛋、瘦肉、西蓝花、柑橘类水果等食物的摄入。长期严重营养不良可能伴随体重下降、伤口愈合缓慢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复合维生素片、蛋白粉等营养补充剂。
长期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会抑制淋巴细胞活性。建议保持每天7-9小时睡眠,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慢性失眠可能引发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佐匹克隆片、右佐匹克隆片等助眠药物。
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基础疾病会持续消耗免疫资源。这类患者通常伴有原发病的典型症状,需规范治疗基础病。例如糖尿病患者需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等药物控制血糖。
长期焦虑抑郁会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抑制免疫应答。可通过正念冥想、心理咨询等方式缓解压力。严重焦虑症患者可能出现心悸、手抖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抗焦虑药物。
久坐不动会使中性粒细胞活性降低。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运动时需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剧烈运动引发不适。合并关节疾病者可选择水中运动等低冲击项目。
除上述干预措施外,建议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流感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可定期进行血常规、免疫球蛋白等检查评估免疫功能。冬季注意保暖,饮食上适当增加蘑菇、大蒜等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食物。若感冒频繁发作或伴随持续低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需及时排查血液系统疾病等器质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