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庆祥副主任医师 莱芜市中医医院 心血管内科
在骨科门诊经常遇到一些中老年人,会有 “足跟痛”。尤其是在早晨起床后脚跟第一次着地,就感到针刺样疼痛,多数人在步行一段时间后,疼痛的症状会自行缓解,但继续活动后,疼痛症状又会出现甚至加重。还有一小部分人在活动后症状未见改善,疼痛呈持续性加重,这两种情况是有区别的,前者多数是跖底筋膜炎的表现,后者多数是足跟骨刺,两者统称为跟痛症,或者足跟痛。
其实, “足底筋膜炎”和“足跟骨刺”是病因学的诊断,它们的主要症状相似,且发病多为中老年人,当随着年龄增加,肌肉韧带出现老化,同时,如果再穿软底薄鞋时,如球鞋、练功鞋等,就更容易发生。
遇到这种情况,医生一般会通过压迫寻找疼痛点的位置及放射线来区别足跟痛的病因,不过,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骨刺的发生与足跟痛并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许多长骨刺的人,并没有任何症状。临床上,拍片时双足跟同时拍照,有时候发现不痛的足跟骨刺反而更大。
发生过足跟痛的病人,传统的治疗往往会多次局部注射类固醇(封闭疗法),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如芬必得,西乐葆,扶他林等),症状均可缓解,但容易反复,还会有潜在的副作用,目前推荐的治疗主要在改变走路姿势(恢复正常步态)、调整适合的鞋子(穿厚底鞋、垫硅胶足跟垫)及功能锻炼为主。其中,功能锻炼是基础治疗的重中之重,包括做足的各方向被动牵拉,每天半小时,加强跖底跖背的承受能力等,比较顽固的疼痛可以穿戴专用鞋垫予以纠正足部受力而促进愈合。
当然用中药泡足治疗也是不错的方法,方用:桃仁10克,红花10克,草乌6克,川芎10克,海桐皮15克,鸡血藤45克,威灵仙10克,川乌6克,透骨草10克,7剂为一个疗程,每晚将上述中药先用冷水浸泡1小时后烧开,再用慢火煎煮5分钟,就可以用了,先熏后洗。
在“跟痛症”的病因中,还有一些少见的原因,比如””足底脂肪垫萎缩””、””胫后神经跟骨支卡压””和””跟骨骨内压增高””等。足底脂肪垫萎缩的原因不明,可能与废用性萎缩、代谢、营养等有关,治疗上用全足硅胶垫即可改善。而胫后神经跟骨支卡压可能伴随有足底不同区域的麻木,查体和肌电图检查即可诊断。多数情况是在在上述治疗方法治疗后效果都不明显时就要想到跟骨骨内压增高的可能了。跟骨骨内压增高症状比较明显,但体征不明显,确定诊断需要跟骨骨内压测定,治疗方法以抬高足跟休息和对症治疗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