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口臭可能由口腔卫生不良、饮食因素、口腔疾病、鼻咽部疾病、胃肠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改善口腔清洁、调整饮食结构、治疗原发疾病等方式缓解。
未及时清洁牙齿导致食物残渣滞留,细菌分解产生硫化物引发异味。建议每日刷牙两次并使用牙线,舌苔过厚者需用刮舌器清理。牙菌斑堆积可能诱发牙龈炎,加重口臭症状。
摄入大蒜、洋葱等含硫食物后,代谢产物通过肺部排出形成暂时性口臭。高蛋白饮食可能改变口腔酸碱环境,增加挥发性硫化物产生。长期空腹或饮水不足会导致唾液分泌减少,降低口腔自洁作用。
龋齿形成的窝洞易嵌塞食物,牙周病引发牙龈出血和化脓都会产生腐败气味。口腔黏膜溃疡、扁平苔藓等病变伴随组织坏死时,可能释放特殊异味。智齿冠周炎急性发作时常伴有腐败性口臭。
慢性鼻窦炎患者鼻腔分泌物倒流至口咽部,干燥后形成脓痂产生异味。扁桃体隐窝内潴留的角化物质可能形成带有恶臭的结石。萎缩性鼻炎患者因黏膜萎缩导致鼻腔自洁功能下降。
胃食管反流时胃酸刺激咽喉黏膜,混合未消化食物产生酸腐味。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改变胃内环境,代谢产物经血液循环影响呼吸气味。肠梗阻患者肠道内容物滞留发酵,气味通过血液循环从肺部排出。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内分泌紊乱,戒烟限酒减少口腔黏膜刺激,适量饮用绿茶抑制细菌繁殖。定期口腔检查能早期发现龋齿和牙周病,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使用含锌漱口水可中和硫化物,咀嚼无糖口香糖促进唾液分泌。若调整生活方式后口臭持续存在,需排查糖尿病酮症、肝肾疾病等系统性疾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