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的失眠

宋丽莉 主治医师

宋丽莉主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康复科

癌症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压力,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睡眠紊乱。国外有研究显示,在癌症人群中自发报告的睡眠障碍患病率为30%~50%,在乳腺癌和肺癌患者高达37%~38%。国内有研究显示,在包括各种类型和阶段的癌症患者中,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26.54%。尽管癌症患者失眠的发生率很高,但很多患者并没有得到诊治,他们害怕精神类药物成瘾,担心服用后无法停用,所以宁愿忍受失眠的痛苦。

癌症相关性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失眠。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临床常见的失眠形式有:明显的入睡困难,睡眠潜伏期延长(超过30分钟);睡眠维持困难,觉醒次数增多(大于2次)和觉醒持续时间延长;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浅、多梦;总睡眠时间缩短,通常少于6小时;早醒和日间瞌睡增多等。

当得知患病后,癌症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否认、恐惧、紧张、愤怒、抑郁,出现失眠、食欲下降和体重下降等,这些属于正常心理反应,持续7~10 天后这些反应可消失。部分患者可表现较持久的焦虑、抑郁、情绪不稳等症状。失眠往往引起患者白天不同程度的疲劳,因而躯体困乏、精神萎靡、注意力减退、思考困难、反应迟钝。对失眠产生越来越多的恐惧和对失眠所致后果的过分担心,使失眠患者常常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久治不愈。失眠可能使癌症患者的病情加重,影响康复效果,使疾病易于复发,降低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痛苦。

癌症相关性失眠的治疗首先是针对不同的原因制订不同的措施,以达到缓解症状、保持正常睡眠结构、恢复社会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治疗目标。焦虑和抑郁情绪是失眠常见的易患因素,疼痛、化疗、放疗和手术常常是癌症患者失眠的诱发因素,而不良的睡眠卫生习惯及失眠治疗的误区往往导致失眠慢性化进展。急性失眠(1周内)应予以早期药物治疗。亚急性失眠(3周内)可予以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失眠(3周以上)患者,建议咨询睡眠门诊的相关专家。药物治疗的时间目前尚有争议,一般推荐疗程为数周。

药物治疗

镇静催眠药物

近年来,国际睡眠障碍专家研讨会提出“按需治疗”和“小剂量间断”使用催眠药物的原则。“按需治疗”原则是根据患者白天的工作情况和夜间的睡眠需求考虑使用短半衰期镇静催眠药物,强调镇静催眠药物在症状出现的晚上使用,待症状稳定后不推荐每天晚上用(间歇性或非连续)。

治疗失眠应选择非苯二氮类药物作为一线药物。药物治疗失眠的前几周一般采用持续治疗,在随访过程中根据患者睡眠改善状况适时采用间歇治疗。当患者感觉能够自我控制睡眠时,可考虑逐渐停药,停药要缓慢,需要数周至数月时间,常用的减量方法为逐步减少夜间用药量,在持续治疗停止后,可按需间歇用药一段时间,禁止突然终止药物治疗。

苯二氮类药物非选择性拮抗γ氨基丁酸苯二氮( GABA-BZDA)复合受体,具有镇静、肌松和抗惊厥的作用。苯二氮类药物通过改变睡眠结构、延长总体睡眠时间来缩短睡眠潜伏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较明确,包括日间困倦、认知和精神运动损害、失眠反弹及戒断综合征。长期大量使用会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一般根据患者失眠的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药物,建议入睡困难者服用见效快、作用时间短的短效药物,以避免晨醒后药物的持续效应,如咪达唑仑等。睡眠不深又早醒者可服用起效缓慢、作用时间持久的长效药物,如氯硝西泮。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和早醒兼而有之者可使用延长睡眠时间的中长效药物,如奥沙西泮、艾司唑仑等。老年癌症患者常存在睡眠呼吸暂停,使用时需慎重,以免抑制呼吸。焦虑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容易影响睡眠,也常用苯二氮类药物,如劳拉西泮、奥沙西泮、氯硝西泮等。

非苯二氮类药物这类药物主要包括唑吡坦、佐匹克隆、扎来普隆等药物及选择性拮抗GABA-BZDA 复合受体,故仅有催眠而无镇静、肌松和抗惊厥作用。这类药物由于半衰期短、可迅速被吸收,不产生蓄积,后遗作用相对少,对白天的影响微弱,且基本不改变正常的生理睡眠结构,并可改善患者的睡眠结构,不易产生耐受性、依赖性,一般不产生失眠反弹和戒断综合征。不良反应与剂量及患者的个体敏感性有关,主要为头痛、口苦、思睡等。

抗抑郁药物

对伴有抑郁情绪的失眠患者,我们常使用有镇静催眠作用的抗抑郁药物,如米氮平、曲唑酮、阿米替林等。米氮平对重度抑郁伴焦虑或失眠的患者效果较好,因无胃肠道副作用,更适用于癌症患者,尤其是胃肠道肿瘤患者或正在接受放化疗的患者。曲唑酮有轻度的抗焦虑、抗抑郁作用,催眠作用较强,可以治疗失眠,也可以用于治疗催眠药物停药后的失眠反弹。如果患者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单纯使用镇静催眠药物效果并不好,应给予抗抑郁药物。

非药物治疗

睡眠卫生教育

失眠往往与不良的睡眠卫生习惯有关,如在床上看书、看电视,或晚上喝酒、咖啡和茶等。不良的睡眠卫生会破坏睡眠的正常节律,导致睡眠模式的紊乱,引起失眠。睡眠卫生教育可使患者学会控制与纠正各种影响睡眠的行为,通过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维持固定的起床时间,尽量减少卧床时间,注意饮食调节,睡前进食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于兴奋的娱乐活动,戒烟、戒酒等方式,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心理治疗

如果患者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给予心理治疗。在施行时必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鼓励癌症患者克服恐惧心理,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治疗目标要定得适当。很多研究表明,认知行为治疗对于失眠是有效的。

失眠患者往往对睡眠认知有偏差,要帮助患者对失眠建立正确的认知方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能促进良好睡眠的行为方式,最终使患者的睡眠情况改善。行为治疗包括冥想、放松训练、生物反馈治疗、刺激控制治疗和睡眠限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