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晗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几天不解大便可能与饮食结构不合理、运动不足、肠道功能紊乱、肠梗阻、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原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药物治疗、灌肠处理、手术干预等方式改善。
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或饮水过少会导致粪便体积减小、质地变硬。建议每日摄入西蓝花、燕麦、火龙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同时保证1500-2000毫升饮水量。长期高蛋白低纤维饮食可能加重便秘症状。
缺乏运动会使肠蠕动减缓,粪便在肠道停留时间延长。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快走、瑜伽等有氧运动,卧床患者可做腹部顺时针按摩。久坐人群每小时应起身活动5分钟以刺激肠道蠕动。
肠易激综合征或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导致排便困难,常伴随腹胀、腹痛。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等药物调节。症状持续超过两周需进行肠镜检查。
机械性肠梗阻会出现停止排便排气,伴随剧烈腹痛和呕吐,可能与肠粘连、肿瘤压迫有关。需立即就医进行胃肠减压,严重者需行肠切除吻合术。腹部CT可明确梗阻部位和性质。
甲减患者代谢率降低会导致肠蠕动减弱,可能伴随怕冷、乏力等症状。需检测甲状腺功能,遵医嘱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原发病后便秘症状通常可缓解。
日常应注意建立规律排便习惯,晨起后饮用温水刺激胃肠反射。便秘超过3天可使用开塞露临时缓解,但不宜长期依赖。若出现便血、体重下降或持续腹痛,需排除器质性疾病。老年人和孕妇便秘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缓泻剂,避免用力排便引发心脑血管意外。